第四屆

銀響力新聞獎得獎名單

第四屆評審團

調查報導類

調查報導獎

  • 在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此刻,我們可能都聽過「長照2.0」,但長照服務有被熟知且善用嗎?作品透過四則系列報導,點出「長照2.0」推行至今各面向所遭遇到的問題,包括C據點、居家照顧、在宅醫療、照顧者服務,並提出建議、給予解方;期待有需要的人,都能熟知資源管道,找到最適合的照顧方式。

數位創新類

數位創新獎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

即時新聞獎

專題報導獎

  • 防跌工班是什麼?工班以基隆市暖暖區為基地,以防跌為題,進入社區的家戶內協助環境改善,例如裝設扶手、改善照明等,預防高齡者跌倒。工班成員由社區裡的中壯年志工組成,進入有意願的家戶審視環境、與家屬溝通、協助裝設設施,甚至更進一步邀請長者進行「換工」,希望將互助的價值延伸下去。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即時新聞獎

  • 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住宅超過一半沒有電梯,不少住在老公寓的長輩,不方便爬上爬下,寧可待在家中不出門,人老屋老的問題持續惡化。但老公寓加裝電梯,費用高昂、整合出資不易、還有違建問題,目前電梯增建案可執行率僅約一成,如何為困守老公寓中的長者開啟一道門,是高齡台灣正面臨的一大挑戰

單篇專題報導獎

  • 當有一天,你連自己都忘了,你該如何活下去?有人說,得了失智症,這輩子就沒救了,但真的就這樣嗎?李富城,資深氣象主播,疑似失智症初期。94歲林添發,弘道基金會大林志工站創辦人,罹患失智症超過20年。劉仁海牧師,兩家公益基金會董事長,罹患失智症超過十年,他們不因為失智而恐慌,還活出精采人生下半場!

系列專題報導獎

  • 65歲的喜德阿公,他養雞的產蛋率,在雙崎部落一直保持第一名。突然間,同部落85歲的清慶阿公以及62歲的囍妹阿姨,開始悄悄贏過他。喜德阿公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竟藏有更厲害秘訣…。推動「友雞」生活的楊環靜為了幫助自己的父母,開始這一連串的理念與實踐,也透過居家養雞,讓更多長者重獲尊嚴和成就感。
  • 高齡浪潮下,如果把校園閒置教室,轉型為長照服務空間運用,您同意嗎?台北市在芝山國小推動第一個案例,但過程中來自家長的反彈不斷,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另外我們也走入老松國小,校內設立失智據點,孩子的笑聲成為長者的良藥,如何讓社區實現扶老攜幼的理想?老幼共學如何打破年齡隔閡?
  • 老宅困老人,成了城市角落難以忽視的「雙老危機」,「老有所居」成了實踐老年居住正義的一大目標。透過第一線直擊,揭開高齡者「居住」的困境,面對長者居住問題,政府祭出各項政策配套,包括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社宅政策,但進一步追蹤,卻發現許多政策「看得到卻吃不到」,「何處是我家」也成了高齡長者共同的心聲。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即時新聞獎

  • 老後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您要選擇哪一種?突擊訪問彰化金齡社區長輩們,30幾位穿著小精靈表演服的阿公阿嬤們正忙著練習舞步,積極為登上臺北小巨蛋的「仙角百老匯」準備。作品也透過探究仙角百老匯舞臺秀活動終結與轉型原因,提醒政府、社福機構、社會各界人士應因應不同世代與背景的樂齡族需求來規劃活躍老化措施。

專題報導獎


大專院校類

新聞報導獎

  • 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口發展趨勢下,「推展代間學習方案」已成為風潮。本作品透過報導台中客委會「伯公照護站老幼同樂學客語活動」及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鄭堯任在「老幼共學」的議題基礎上,結合了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選擇在台灣具有民族情懷的棒球運動為媒介,開創了幼老棒球隊,高互動性的活動能消弭長者與兒童的距離感,也讓他們在交流過程中減少代溝,促進世代學習,呈現老幼共學的創新可能。

數位創新獎

  • 本作品透過訪問,讓大眾關注年邁榮民目前心理狀態與生活現況。報眷村在台已有六十餘年,曾經的軍眷與榮民們現已垂垂老矣,而又歷經1980年代的眷村改建,不僅影響他們既有的生活型態,同時衍生心理適應之問題。又因多數眷村老人為獨居生活,其安養與照護更是需強力關注的議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