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銀響力新聞獎得獎名單
平面(報刊雜誌)類
最具影響力新聞獎
- 「退休」是許多人勤奮工作的終極目標,如今進入百歲時代,以年齡或工作為界線的退休觀念與制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非典型退休時代,直面人生後半場,團隊經過一年籌畫與執行,找出退休生活最重要五項核心能力: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建立專屬台灣人「退休準備指標」,提供國人檢視退休力,並同步進行全台千人調查,探測台灣人民退休準備輪廓。
年度即時新聞獎
從缺
年度專題報導獎
- 長照2.0在政策上取得成效後,落回第一線服務展現的又是何種面貌?本文深入台中市和平區,報導前台中副市長林依瑩離開公職後,在原民部落投身長照事業進而打造出的成功模式:在營利之外,結合更多資源,巧妙透過長照政策,為原鄉年輕人提供了專業工作機會。此之,也前往嘉義縣東石鄉,拜訪偏鄉「長照孤軍」,在資源匱乏的狀況下,仍努力持續為長輩服務的動人故事。
-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熟齡再就業有哪些新面向或新選擇呢?透過探討退休再就業議題,以「創意新職種」為發想,分析採訪案例裡應對的各種跨領域學習及跨世代連結。各種創新職務結合時下的循環經濟、共享經濟、據點長照、青銀共創…等,讓熟齡長者發揮原有的豐富技能,並在融入服務設計觀念下,能將興趣或專長轉成工作。
- 為何長輩容易被詐騙?除了大腦與生活的改變外,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原因。預防長輩被詐騙,你可以做得比你想像的更多。團隊從數據、心理、醫學、法律及實際案例,探討這個日愈嚴重的問題,並走訪高齡友善社區,看他們如何建構防詐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也關注失智者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的問題。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最具影響力新聞獎
- 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老」化速度更是全球最快!節目透過「老人居住正義」專題報導,一探身在「老」化進行式的台灣,無論是經濟弱勢或相對無虞的長者各有煩惱,他們該如何活得有尊嚴?如何老有所終?「銀浪」來襲,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圍繞你我、迫在眉睫的社會議題。
年度即時新聞獎
- 屏東縣政府從2019年開始,動員縣府8個局處單位,並結合科技和友善店家,將竹田鄉的西勢村,打造成全台第一座「樂智村」,在樂智村設置滿一年之後,客家新聞於2020年底前往樂智村採訪,觀察樂齡社區能為西勢村這個小小的客庄社區以及當地銀髮長輩,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或是碰撞出什麼火花。
- 隱身在北市民生社區裡的無菜單料理餐廳裡,掌廚全是平均年齡60幾歲的爺爺奶奶們,退休後少了生活重心,雖然擁有一手好廚藝,卻沒地方發揮,於是私廚創辦人把這群長輩聚集起來,開間餐廳,不只讓他們找回成就感,也將這些好味道傳承下去。
- 深入花蓮縣壽豐鄉,記錄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的夥伴們陪伴當地老人家,以「繪畫腳掌」回顧生命故事,從「描繪腳掌」這個溫馨的社區勞作活動,不只讓這群長輩們一生中精彩的人生歷程和遷徙故事,得以跟更多人分享,從中更是一種溫柔的「記憶治療」,帶領長輩們回顧閃亮的日子。
年度專題報導獎
- 台灣正處於少子化與高齡化並存的世代,孩子少了、學校減班,教室跟著閒置;老人多了,長照急需增加據點,於是政府結合這兩項現狀,利用校園閒置空間,打造成日照中心,也讓老幼「共融共學」。做法看似兩全其美,但實際上,全台2631間小學中,僅有3間學校進駐長照機構,在規劃之初還遇到重重阻礙,透過本則專題帶您深入了解。
- 透過專題報導,訪問多位曾因為罹患失智,而捲入犯罪議題的長輩,透過他們的故事和經驗,希望喚起各界對失智議題的重視。同時結合醫界,法律界,金融界及相關產業的分享,探討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失智防護網,讓罹患失智症的長輩,一樣能享受樂活,生活權益也更有保障。
- 長照2.0自2017年上路以來,臺灣人的老後生活更好過了嗎?最多人使用的居家服務,對偏鄉民眾而言,往往看得到用不到;輔具及居家無障礙服務從提出申請到獲得服務,常得等上一個半月到兩個月…,長照2.0該如何才能全面接住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需求呢?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最具影響力新聞獎
- 什麼是老老照護?近十年來,每年都有數起年長者,因長期照護年長伴侶,導致親手弒親的悲歌。透過三組照護故事,從年長者和子女的角度探詢在台灣高齡化社會中,難以被忽視的老老照護議題。
年度即時新聞獎
- 健保署12/24日舉辦記者會宣告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偏鄉醫療似乎前景可期。 本報導呈現偏鄉、醫院與政策面實況,看見挑戰、聽見機會。花蓮地形狹長,缺乏便利的大眾運輸,到醫院看診,交通費往往高過診療費,花蓮與台北人繳納同樣健保費,但平均壽命卻少6.8年;5G+時代來臨,網路能否取代馬路?將是關鍵。
- 報導一粒麥子基金會在臺北獨居長者人口最多的萬華區成立日照中心與多功能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後的每日生活樣貌;從志工、照服員、社工、長者本身…等多元視角,展現社區懷據點對長輩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 老少共樂、青銀共融是當前高齡照護的最新趨勢,透過社區攜手校園的真實案例,呈現,老化議題要如何從小扎根,並灌輸孩子正確觀念的重要性。因為,當老人越來越多,若人們對「老」仍一無所知,就可能因為不理解而產生偏見、歧視,將造成深遠且巨大的負面影響。
年度專題報導獎
- 養殖文蛤為主的雲林縣麥寮鄉海豐社區近年面臨人口外流、老化…等問題下,社區號召退休長輩們參與社區營造,同時串聯學校推廣食魚教育,還舉辦野餐辦桌,打造社區新獲利模式,社區老人不但翻轉自己的退休生活,也顛覆外界對老人的想像。
- 台灣志工服務蓬勃發展,時間銀行也在各地點燃薪火,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推動的時間銀行有近百個,但平台兌換內容標準不一,是否會造成志工的比較心態,扭曲無私奉獻的初衷精神?由政府成立國家級時間銀行,一統天下會是更好的方向?
- 在年輕人眼中,如何看待祖父母輩當年的生活樣態? 本系列報導透過高雄女中劉癸蓉老師所推動的島嶼記憶計劃,訪問四組祖孫,看見不同世代間的價值觀差異,以及在世代的隔閡下,老一輩又該如何將傳統的家庭觀念傳承下去。
網路新媒體類
最具影響力新聞獎
- 人生下半場的生活品質,和城市大有關係!人行道是否好走、公共空間有沒有足夠的座椅、鄰里與店家態度是否對長者友善……。本專題介紹熟齡友善城市在台灣發展的現況與案例,如何讓一座城市,變成適合熟齡者幸福生活的場所。
年度即時新聞獎
- 報導關注新冠肺炎衝擊下,鄉村地區的防疫需求與應變作為,進而發現部分縣市政府要求長照或據點相關課程停辦且停止供餐,讓原本習慣參與社區課程的老人們無處可去,衍生出許多問題,包括,在家吃冷食、生病無人關心,甚至在家中風無人聞問…等慘況。
- 近年來,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插管爭議…等新聞,帶動台灣社會關於善終議題的討論。儘管認同善終理念的人多,臨終時真能平靜離去的人卻有限。前臺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在109年2月底,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媽媽自主斷食,最後平靜離開人世。生命的最後,豁達說再見。
年度專題報導獎
- 七篇活出精彩第二人生的專訪,包括77歲的世界田徑賽冠軍、69歲照樣潛水衝浪的背包客、征服台灣百岳的抗癌鬥士…等,透過真實故事分享,讓大眾更積極面對高齡議題,倡議高齡民眾除了活到老,也能學到老、玩到老。
- 長照 2.0推動至今,「長照亂象」層出不窮,讓第一線提供服務的工作者、家屬與需求者都難以適應。本文深入訪談第一線長照服務管理者、個案管理師…等,以真實經驗帶出服務現場的困境,點出長照 2.0 不斷倉促滾動式修正對第一線帶來的傷害。
- 高齡化、少子化將造成「國安危機」?本專題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翻轉高齡人力與能力,化危機為轉機。三個面向包括:「青銀共事與共創」解決勞力危機、AI大數據協助長者生活、居住問題如何解…等。此外,針對大齡勞工重回職場是搶年輕人工作…等迷思進行討論。
歷屆得獎